论文关键词:孟子;民本思想;行政伦理
论文摘要:孟子思想内容极为丰富,尤其是行政伦理思想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极具进步意义。其行政伦理思想主要包括“民贵君轻”的权力观、“有恒产者有恒心”的民生观、“乐民之乐”、“忧民之忧”的政绩观,以及“省刑罚,薄税敛”的公共政策执行伦理原则、“尊贤使能,俊杰在位”的人事行政伦理原则和“仁民而爱物”的行政伦理执政原则,这些行政伦理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有益的启示。
在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中,儒、道、法等诸家融合互补,反映了封建社会人们对行政系统的态度、道德和价值观等。其中,儒家学派的行政伦理思想独树一帜,自创立以来,儒家始终以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为诉求,重人伦和谐,形成了以关注人与人、人与自然、人与社会关系为核心的庞大思想体系,蕴含着丰富的行政伦理思想。在众多的儒家思想家中,孟子的行政伦理思想值得关注。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纷乱的社会现实,就如何实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和谐稳定相处,孟子从“人人皆可成尧舜”的平民立场出发,用“性善论”和“民贵君轻”等思想系统化了儒家的民本思想,提出了“民贵”论与“仁政”说——古代版的“执政为民”行政伦理思想,并将民本思想与当时的政治实践相结合,探索其实现方式与途径,体现了传统行政伦理中朴素的民主思想和人道精神。
一、权力观:“民贵君轻”
孟子论“民贵”的经典表述方式为“民为贵,社樱次之,君为轻”(《孟子·尽心下》)。在孟子看来,“民贵”之意,理应落实到对民生的关注上在对决定国家发展情况的判断中,孟子认为,“诸侯之宝三:土地,人民,政事。宝珠玉者,殃必及身。”(《盂子·尽心下》)他告诫说,如果王侯只以珠玉为宝,必“殃必及身”,在治理国家中,百姓是最为重要的力量。孟子认为,“暴其民甚,则身拭国亡;不甚则国危身削,名之曰幽厉。”(《孟子·离娄上》)“汤德至矣,及禽兽”,“文王视民如伤”(《孟子·离娄上》),“武王不泄迩,不忘远”(《孟子·离娄上》),历史上有名的暴虐君主如夏莱、商封、周幽王、周厉王,因为“轻民”,最后落得逃亡或身首异处的下场;而商汤、周文王,行仁政,爱护老百姓,因而得到人民的拥护,灭果封而得天下。对此,孟子作了这样的总结:“某封之失天下也,失其民也;失其民者,失其心也。得天下有道,得其民,斯得天下矣;得其民有道,得其心,斯得其民矣;得其心有道,所欲与之聚之,所愿勿旋而也。”(《孟子·离娄上》)孟子用当时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事实为依据,说明了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”(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),失天下在于失民,失民则在于失民心;得天下在于得民,得民则在于得民心。关注民生、执行民意是君王及其朝廷的天职,孟子在这里想要表白更深层的意旨,即民众就是(国家)权威的来源。
在孟子看来,莱封之所以失天下,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拥护,他们之所以失去百姓的拥护是由于丧失了民心,因此,君主必须施仁政,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得到天下。得天下之道,在于得民;得民之道,在于得民心;得民心之道,在于想民之所想,恶民之所恶,顺乎民心,聚民之欲,除民所恶。这也告诉我们,无论是维护政权,还是治理国家,如果不以民为本,“殃必其身”,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,人民是最重要的力量。
随机阅读
- [中国哲学] 浅析墨子“贵生”伦理思想
- [中国哲学] “中国哲学史”写作与中国
- [中国哲学] 试论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及
- [中国哲学] 浅谈道德在社会运行中的导
- [中国哲学] 浅论康德与孟子伦理思想之
- [中国哲学] 关于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及
- [中国哲学] 试论儒家科技伦理思想及其
- [中国哲学]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致思主题
- [中国哲学] 说儒学四期
- [中国哲学] 儒家礼治思想与社会内在和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中国哲学] “境界形上学”的初步形态
- [中国哲学] 浅谈中国本土哲学中的神秘
- [中国哲学] 关于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主题
- [中国哲学] 关于章太炎进化论伦理思想
- [中国哲学] 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则
- [中国哲学] 试论儒家科技伦理思想及其
- [中国哲学] 浅论儒道两家的生态伦理思
- [中国哲学] 关于孟子思想中的人性意识
- [中国哲学] 浅析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探
- [中国哲学] 试析道家伦理思想的特点
- [中国哲学] 一个虚假而有意义的问题
- [中国哲学] 对中国哲学的哲学思考
- [中国哲学] 关于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及
- [中国哲学] 试论孔子行政伦理思想体系
- [中国哲学] 浅析孟子“仁义”伦理思想
- [中国哲学] 试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